你在不能忍耐的時候,可能走捷逕、尋短見、想自殺,自暴自棄走一條解決自己生命的道,因為你想作人沒有意思、因為你感到太孤獨了;其實,在你受苦的當時,你要知道就在那時刻,全世界比你受更大之苦的人有千千萬萬!當你把自己從自我孤獨中解脫出來,去觀看比你更苦的人就會發現比你更苦的人原來這麼多,那時候,你馬上得著安慰。
有個德國女子早早就作了寡婦,辛苦養大一個很聰明、很英俊的男孩子,她一生的寄託就在這個獨生子身上,後來獨生子被徵兵去打仗,幾個月以後消息傳來,她的獨生子死了,她從那一天開始關著她的門,不見任何人,只有幾個人打電話她可以聽,她不喜歡聽的就把電話掛斷,這個女子苦得不得了。她天天不能丟掉的就是孩子的形像,「我這個孩子,是我一生唯一的盼望。」她唯一的孩子死了,就沒有人可以親近她、可以見她,她就消瘦下去,一下子就變得三分像人、七分像鬼。
後來有位很要好的朋友打電話給她說,「我見妳一面好不好?」她才勉強地說,「我今天只見你,不要帶別人來。」那位很要好的朋友來見她、跟她談,談了以後她才知道,那位朋友她四個孩子都戰死了,她還把自己孩子戰死的情形講出來,令人震撼;這個失去獨生子的寡婦突然間發現,「原來不是我一個人受苦,原來比我受更多苦的人,就在我的面前。」兩人就一同流淚;流淚後,那人帶她禱告,禱告後她說,「我下個禮拜再來看妳。」這寡婦突然間發現自己需要安慰、需要同伴,而且她需要比她更苦的人,用比她更苦的經歷來安慰她,所以她說,「妳來吧,下個禮拜妳再來。」
那人下個禮拜再來,對她說,「我們這樣下去也不對,我們沒有辦法解決我們的情形;我們兩個人再去找一些人,看看有沒有比我們更苦的人,我們去安慰他們好不好?」這寡婦同意了,就變成二人的探訪隊,她們到醫院去看,看到很多作媽媽的,孩子都死了;有的媽媽不但孩子死了,自己還被炸到身體殘廢;當這寡婦看更多比她更苦的人,她突然發現她還有活著的價值,因為她可以幫助別人,她可以安慰別人。就這樣,她從苦難中起來了。
我不得不這麼說,「人暗自享受著自己的痛苦!」痛苦是不能享受的,但你在苦難中有一種奇怪的感覺,「我正在享受我的痛苦。」這享受,又好像是不甘願的忍受,但是又好像我是比別人更苦的,所以就以為我特別苦,就在特別中享受,在苦中忍受。我不知道你明白這樣的心情嗎?很多人忙得不得了,但是不要人幫忙,免得人奪去他忙的重要性;有人做工一面苦得半死、一面罵,就表示他苦就可以有罵人的資格;有人在苦難中一面忍受、一面享受,因為表示他經歷得起比別人更多的痛苦,他享受著自己有一個特權;這種複雜的心理,我講的時候詞句是不夠用的,我就求主給你稍微體會一點就好了。
但今天很多人在苦難中,很難學習真正有意義、有價值的忍受痛苦,而《聖經》在這方面的教導是很多的;忍受試煉的人是有福的,因為他必要得著生命的冠冕,這話就在〈雅1:12〉,因為上帝藉著苦煉來塑造人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