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哲學沒有中保的觀念,所以有關於人與神之間他說:「獲罪於天,無所禱也。」(參 論語‧八佾)意思當你得罪上帝,就沒有人可以幫助你,你也沒有什麼可以禱告的;表示,孔子認為神人之間的中保是不存在的。但是,《聖經》的看法完全相反:〈約壹2:1b〉「若有人犯罪,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,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。」〈徒4:12〉「除祂以外,別無拯救;因為在天下人間,沒有賜下別的名,我們可以靠著得救。」〈提前2:5〉「只有一位上帝,在上帝和人中間,只有一位中保,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。」〈來7:25〉「凡靠著祂進到上帝面前的人,祂都能拯救到底;因為祂是長遠活著,替他們祈求。」〈約14:6〉「耶穌說:『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』」中保觀念是這樣清楚記載,而這是救贖性的應許,是上帝的救贖恩典,the saving promise, the saving grace of God;神就在應許中,把救贖、救主賜下來。這位救主是為我們代求的基督,有基督為我們代求,在父的面前為我們禱告;有基督成為父與我們中間的中保,祂就為我們,使天上的福分降下來,並將我們的需要帶上去。中保就是祭司的工作,祭司是站在神與人的面前,在神的生命與人應當死的地位的中間,作救贖、禱告、中介的工作。我們有這樣一位主,所以我們向祂禱告;當你真正稱義得救,過義人的生活,使用義人生活的本質,在上帝面前禱告,上帝將垂聽,而且上帝給你的禱告產生很大的力量。〈雅5:16b〉「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