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承上則)奔跑在這條道路上,你會看見前面的人仆倒,後面的人起來再繼續。看見同工軟弱,你不要高興而心裡想,「這證明我比他好。你看!這個軟弱、跌倒,那個羞辱主名,我還這麼好,原來我比別人更好,感謝上帝。」你不要自誇,因為所有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,也有可能發生在你身上;這句話不是我講的,是美國著名的心理輔導學者Keith Miller(1927–2012)講的。Keith Miller是婚姻輔導專家;要離婚的家庭夫妻不合,到他面前來,他就用輔導技術使夫妻都悔改,言歸於好,破鏡重圓,歸向聖潔的生活,重新建造他們家庭美好的見證;這人成為破裂婚姻的救星、家庭破鏡重圓的偉大舵手。想不到,後來消息傳來(1976)他自己離婚了,太太離開他,很多人莫明其妙;這時他才知道,他不過是個人,之後在他的書裡出現這句話,「千萬不要以為,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,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。」你以為自己比別人好嗎?你以為自己的婚姻比別的夫妻更和諧嗎?你以為自己的兒女比別人更成功嗎?保羅告訴我們:「自己以為站得穩的,須要謹慎,免得跌倒。」(林前10:12)若有人軟弱,你的態度不是幸災樂禍、落井下石、唯我獨尊,不是看自己比別人更好而感謝讚美主。看自己比別人更好,很可怕的事情就會發生;打敗耶利哥的以色列軍就在驕傲中,被艾城小鄉下的一支軍隊追趕到全軍潰散。(參 書7:1-6)你所有的成功不能保證你下一步繼續走在順利的道路上;你所有的榮耀、過去一生的經歷,不能擔保你下一步不跌倒、不失敗;我們要非常謙卑、戰兢恐懼,在神面前做成我們得救的工夫,(參 腓2:12)每天倚靠上帝,才能保守自己在主的手裡。
《雅各書》是講行為的書,「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,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。」(雅2:26)那麼,在行為上最重要的表現,在《雅各書》最後的教訓是什麼呢?若有人失敗、有人軟弱,〈雅5:19-20〉就是你行為中最後的責任;你要挽回別人,要幫助別人回來;人軟弱時,不是任憑他、讓他去死,而是儘可能為他禱告、勸勉他、挽回他。親愛的弟兄姐妹,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挽回呢?不一定;是不是每個人我們代禱,他都會真的悔改呢?不一定;是不是每個人你勸勉,他就聽呢?不一定;但是如果有些人還可能被你的苦口婆心勸勉而帶領回到上帝面前,那你一定要努力做;如果他根本沒有存著這樣的心,那你要特別為他禱告,不要落井下石,因為我們自己也不過是軟弱的人,與他們一樣的;連以利亞都跟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,(參 雅5:17)我們並沒有比別人更好。所以〈雅5:19〉告訴我們,「如果有迷失真道的人在你們中間,你要使他回轉過來。」使他回轉過來,成為我們心中第一動機、第一願望,「主啊,我盼望他悔改;主啊,我盼望他回來。」如果你們的弟兄中間有人迷失,你一定要盼望他回來。但是,許多基督徒不如此,看見別人跌倒、軟弱了,最先做的事情就是馬上打電話告訴幾百個人,「某某人軟弱了、跌倒了!從前他這樣驕傲,你看,他跌倒了,我現在告訴你。」一個傳十個,十個傳一百個,這樣就禍音廣傳,而非福音廣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