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問一個人,「你很謙卑嗎?」他說,「當然!我是全世界最謙卑的。」那你就知道他不謙卑,因為他正在驕傲自己的謙卑,他就不謙卑。你問他,「你很好嗎?」他說,「沒有。」「你有很多學問嗎?」「我什麼都不懂……」蘇格拉底(Σωκράτης, Socrates, 470-399 BC)之所以偉大,因為他什麼都不懂;你說,「什麼都不懂的會偉大嗎?」他覺得他什麼都不懂,所以他比什麼都懂的更懂;這就叫作「反合性 Paradoxical」。
凡是一明白「反合 paradox」,你就從矛盾出來進到和諧;而這和諧是本質的,不是現象的,這是第四,「和諧的完全」。
第五,基督徒的完全是「目標的完全 the Perfection of our Final Goal」,這是我們終極性目標的完全,「主啊,我不完全,但我有一個最高目標的完全就是基督;基督是我終極目標的完全,是我永遠不肯放鬆、不肯鬆懈、不肯妥協而追求的標竿。」(參:腓3:12-15)在基督身上,你看到了自己完全的可能性;在基督的事奉榜樣裡,你看見自己應當怎麼樣效法祂那樣捨己、委身;以基督為的標竿,你永遠不偏離祂,那你的完全就繼續不斷走在「反合性的可能 Paradoxical Possibility」裡面。
第六,基督徒的完全是「進取性的完全 Progressive Sanctification Progressive Perfection」。〈腓3:16〉「然而,我們到了甚麼地步,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。」所以我剛才問你「有沒有人真完全呢?」你不敢說,你只能說,「沒有、沒有」;我告訴你,我很同情你也很佩服你;同情你,因為你講的是對的,我也很同情;我佩服你,因為你敢講「沒有人真完全」。是沒有人完全;但是這些在完全過程中的人,雖然沒有達到完全,他們已經是完全人了,因為他們是進取的 Progressive。
你能求三歲孩子寫字像柳公權(778-865)嗎?不能的;但他已經完全,因為他是按自己三歲能寫多少的程度而定,他有「三歲孩子的完全」。你已經活了二、三十歲,寫字卻不如三歲的,你不僅沒有三歲的完全,也沒有二、三十歲的完全。
神所看的完全,不是看分量的達到,而是從你心志的奮鬥來看。〈來6:1〉「……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……」不應當成為我們靈命的重擔、可怕的夢靨、威脅性的理想,而是成為鼓勵我們前進心志的支持力量;阿們,感謝上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