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們這些人欠了工人的工價!」(參 雅5:4)這些富足人的錢財為什麼是羞恥的、不義的?他們為什麼應當號咷哭泣?因為他們扣留應當給人的工價。你要把人應當得的給他!(參 羅13:7a)人應當給的、應當領受的有四樣:當交的稅,交給他;當納的糧,納給他;應當尊敬的,尊敬他;應當懼怕的,懼怕他。這四件事就是人與人、上與下、政府與百姓、肢體與肢體,整個社會人倫次序中的四大虧欠。如果你感到你虧欠政府、虧欠首長、虧欠某人、虧欠老人家的尊敬,你從今以後就尊敬;如果你感到虧欠那些應當懼怕、敬畏的,你從今以後就把懼怕、敬畏歸給他。「……當得糧的,給他納糧;當得稅的,給他上稅;當懼怕的,懼怕他;當恭敬的,恭敬他。」〈羅13:7a〉我們華人的倫理常常缺乏這四樣;應當尊敬的,不尊敬他;應當懼怕的,怕什麼;應剛納的糧,不用納;應當繳的,不必交。如果不應當交的,你交,你是笨;應當交,你不交,你是逃。應當交的,你要交;應當納的,你要納;應當尊敬的,你要尊敬;應當懼怕的,你要懼怕,這種虧欠感就是完全人的心態,the sense of being a debtor, you know what you're debting, your debt to whom;你欠了誰,你就盡力成全你應當成全的,你就是完全人。
在彼此相愛的事情上,我們大家都應當作一個常常感到虧欠的人;因為常常感到自己有虧欠的人,就是完全人,而以為自己已經很完全的人,就是一個充滿虧欠的人,從來不感到自己虧欠的人,一定是常常虧欠而不自覺,而一個真正完全的人是不感到自己完全的。(參 羅13:7-8)欠人工價,你可以好睡嗎?不可以的!你不可以欠人工價;他值得多少,你要給他多少;他做了多少,你要給他多少,按你們已經同意的薪水多少;你不可以扣他一塊錢,因為扣人應當得的薪水扣留起來的,上帝一定要追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