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來5:14〉「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;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,就能分辨好歹了。」人吃乾糧以後,不但熟練仁義的道理,他就長大成人,心竅習練得通達,就能分辨好壞了。「心竅習練得通達」意思是,心靈深處有分辨萬事的能力;就像心中的羅盤 the compass in your spirit。人如果對上帝的真理真正瞭解,你就不必告訴他應不應該、可不可以,他自己裡面有分辨善惡好壞的心靈功能,就像有一個羅盤在他裡面一般。
請注意聽以下的話:那願意在神面前被主使用作神僕、作領袖的人,若自己不敏銳,就像瞎子領瞎子,一同掉進坑裡面;(參 太15:14)若作領袖的,自己有慧眼觀察,敏銳分辨善惡、好歹,那麼,這人就容易作領袖。許多時候,我不知道我的部下或同工們講話背後的動機是什麼,所以我第一次聽時,不講話;再聽一次,我禱告。有時我發現他講的話都是對的,但是背後的動機都是不對的;一覺察是如此,我就知道不能照著他講的話隨便應付他。
我舉一則簡單的例子。有一次,我3歲半的大女兒跟我一同去加拿大佈道5個月,我們一個城一個城佈道;途中,我這3歲半的大女兒突然對我說,「我很想念婆婆。」糟糕了,剛剛出來兩個禮拜,還有幾個月;孩子喜歡婆婆,想念婆婆,一直唸要婆婆,這是家常;我聽了,很可憐她,但我心裡感覺,「不對了,她大概有別的事情。」因為平常她很少想念她婆婆的,這一次特別想念婆婆了。我就把她抱在身邊,我問,「妳很想念婆婆?」她說,「是,我很想念婆婆。」我問,「除了想念婆婆,還有想念什麼?」我就很溫柔的試探她,我實在要知道她心裡想什麼;她就講出來,「我很想念我的一本簿子,是很漂亮的簿子,那簿子前面娃娃的圖畫很好看;我很怕那本簿子不見了,所以我要回去,看看那本簿子還在不在。」
那時我已經37歲了,如果我不謹慎,就給3歲孩子騙走了。一個小孩子如果她能騙大人一次,以後她就開始看不起你;所以作領袖的要很謹慎。那麼,我知道了,以後怎麼辦?我就禱告,「主啊,求祢給我智慧處理這個事情。」我對她說,「啊,妳那本簿子很美麗;妳很想念那本簿子,那怎麼辦呢?」她說,「爸爸,我想那個簿子。」我說,「好,我們回去的那一天,如果那個簿子在的話,就把它撕破。」「哇!」她就哭起來了。從那次以後,她不再說「我想念婆婆」了。3歲的孩子都有一種技巧,可以用另外一句話代替這句話,來試探你能不能對付他。(參 傳7:29)
這是一則例子。等到你作領袖,你會看到很多這一類的事;下面的人所講的話,背後有其他動機你要覺悟;世上有許多好聽的話,背後有什麼動機你要覺悟。特別是廣告,你要小心;凡是銷不掉的東西都叫作「大促銷」,凡是沒有人要的東西,就說是「吐大血、賠命、賠本」!你要有聰明智慧,知道背後的動機是什麼。像馮友蘭(1895-1990)說的,「哲學不但唸內容,要讀動機;讀出動機來,才是真正懂哲學的人;只讀到內容就跟著人家走的是傻瓜。」雖然你所有的哲學理論都知道甚至會背,你還是傻瓜;你要讀出哲學家的動機,才是真正比他聰明的哲學家。